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影  >  新闻  > 正文

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中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

乐丰网 2021-10-11
电影纪录片《牡丹还魂——白先勇与昆曲复兴》连续登陆上海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收到不俗的评价,藉由纪录片的展映,由北京大学牵头,北京17所高校学生共同完成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也再次引起了广泛热议。我作为该项目的执行人,应南京大学刘俊教授邀请撰写此文,依循影片中那些令人难忘的语句,回顾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项目始末,向大家揭开一段幕后的故事。

叶朗(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白先勇,他是欲罢不能!
近20年前,白先勇先生在苏州昆剧院开始制作著名的青春版《牡丹亭》,后来,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改变了昆曲的命运。在他开始制作青春版《牡丹亭》之前,白先勇已经作为知名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了——功成名就之后,赌上自己的一切,搭上自己的所有人脉去制作一部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欣赏的昆剧,实在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牡丹还魂》里,白先勇讲述了他在一次大手术后活了下来,从而感悟到:“上天留下我来,一定是有事情还没有做完,比如昆曲!”这样看来,说白先勇将昆曲看成他后半生生命的意义也不为过。
青春版《牡丹亭》排演成功之后,白先勇先生又成为了昆曲传播的义工,将戏演遍了全国全世界,这部作品自问世至今演出场次已近400场,所到之处依旧一票难求。
在传播昆曲上,白先勇先生的眼光非常精准,他看中大学生。昆曲剧种自身的特色非常鲜明:剧种古老、底蕴深厚;文辞典雅、唱腔多变;身段细腻、载歌载舞;以小生、闺门旦行当为主,多讲述年轻男女爱情故事……种种特点致使文化水平高、青春正当年的大学生是最具潜力的昆曲观众群。也正因此,青春版《牡丹亭》巡演最多的地方是大学。在15年的时间里,白先勇带着昆曲走进了无数校园,他了解年轻人,讲话总是那么有感染力,青年学子听他讲话的时候,脸上都是在发光的,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又实在太美了!十几年的努力,白先勇让昆曲这门古老典雅的艺术在年轻学子中间迅速圈粉无数。《牡丹还魂》中所说“青春版《牡丹亭》使昆曲的观众群年轻20岁。”确实是大实话。
值得一提的是,白先勇在昆剧传播上并不是仅宣传青春版《牡丹亭》一个戏,而是更注重昆曲本身。2009年,在青春版《牡丹亭》问世5年之后,白先勇与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叶朗先生联合开启了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开设一门“经典昆曲欣赏课”延请全国最知名的专家、艺术家,轮番到北京大学讲座,从昆曲历史、声腔、文学等理论知识,到各个行当的表演艺术,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系统讲解给学生,在讲座中穿插现场表演,每次开课还配以在正规剧场举行、选课生可免费观摩的昆曲演出。

2009—2018年十年间,这门“经典昆曲欣赏”课从一开始的满学校撒传单,加上校外旁听者才能勉强坐满150人小教室,逐渐变成顶着北大课程400人的人数上限,每次开课抢名额需要拼运气的北大明星课,每节课都有校内外慕名而来的旁听生全程站着听完课。每次轮到白先勇亲自上的那节昆曲课,人多到教室门口需要有人拦截、限流。昆曲已经在北大校园生根发芽,各类学生活动蓬勃发展,好的昆曲演出一票难求,白先勇对昆曲的传播可谓非常成功。
就在昆剧演出和昆剧传播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在白先勇先生近80岁之时,又再次提出了排演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这个新计划。为什么白先勇先生可以如此呕心沥血的去做昆曲事业?在《牡丹还魂》中,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叶朗先生说得精辟:他是欲罢不能。
在影片中,白先勇先生把中国人重新热爱自己本国的文化艺术瑰宝——昆曲,看做是一种文化认知上的觉醒。从这层意义上来看,白先勇的昆曲事业不仅仅在昆曲艺术本身,更具增强民族意识,增加民族自信之意义。

白先勇(著名作家,昆曲义工):这群大学生了不得!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项目正式启动是在2017年,但是白先勇先生最初提出“由大学在校学生自愿参与,共同排演一台相对完整的昆曲《牡丹亭》”这个计划构想是在2014年,甚至更早。
在2010年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里,也曾做过一次大学生排演的《牡丹亭》尝试,学生演员最终排演了《游园》《惊梦》《忆女》《回生》四折,并在2011年内于北京和上海演出两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于2010年校园版《牡丹亭》的尝试,在2014年,在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启动之时,白先勇先生再次提出更加全面完整的排演属于大学生的昆曲《牡丹亭》的构想。
然而想真正由业余大学生排演一版昆曲《牡丹亭》实在困难重重。方案一经提出,罗列出来的一连串难题让人觉得这简直不可能完成:
短时间内,是否可以将业余学生培养到能上台的地步,甄选学生时可以接受业余到什么地步?零基础的学生可不可以?
一台相对完整的《牡丹亭》演出,至少需要20名演员, 如果化妆师全部外请则需要另请8—10名化妆师,人数过于庞大,只能支撑个别场次演出。如果想多演甚至巡演,大学生有没有可能自己学会化妆?
每次昆曲演出,至少需要8—10人的乐队伴奏,如果用昆剧院团的乐队,则学生演员往往只能有1—2次合乐彩排的机会,学生本就业余,合乐机会又少,演出质量只能更差,那么可不可能组建自己的学生昆曲乐队?
…………
…………
以上难题不解决,盲目将项目上马肯定会失败。在项目正式成立之前,必须赶紧想明白几个主要难点要如何解决,并摸清业余大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
自2014年起,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开始陆续进行一些尝试,以求证以上问题。经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很多结果可以说结果是惊喜的,现在大学在校生的综合素质可谓非常高,零基础学习表演和零基础学习化妆均可以有部分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准。三年时间更积攒了一些出色的人才,其中昆曲妆容师,北方昆曲剧院的李学敏老师高超的技艺,优秀的教学水平,使她成为了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化妆教师,校园传承版团队的演员在她的指导下掌握了自己化妆的技能,为巡演铺平了道路。
中国戏曲学院作曲系学生孙奕晨,在也在这一阶段被发现,她出色的乐队理论基础和指挥能力,使她后续她也成为了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乐队队长,带领这支可能是全国首个业余大学生昆曲乐队,一路披荆斩棘,圆满完成所有演出场次。也可以说,正因为发现了孙奕晨这样的人才,业余乐队才敢于组建。
经过三年的经验积累,各项准备相对完善。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全北京各大高校学生共同排演一部相对完整的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昆剧《牡丹亭》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了!这版《牡丹亭》叫什么呢?白先勇老师说:“就叫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吧!既区别于之前的,又突出传承。”

2017年7月1日,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项目正式成立。项目成立后的2年里,前后两次获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在团队组建上,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团队历经2轮人才选拔、前后四次赴苏州昆剧院集训,每周邀请苏昆教师到北大校内集训,寒假北大校内联排,内部选拔等环节,最终确定演员25人,演奏员14人,共计39人,他们来自北京17所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外交学院,以及中华女子学院。
所有参与人员均为非昆剧演员演奏员专业学生,他们来自中文、哲学、生物学、新闻学、心理学、戏曲导演、法学、舞蹈、幼儿师范、自动化、戏曲作曲、音乐史、戏曲文学、计算机、光电资讯工程、工商管理学、能源与自动工程、俄语、英语翻译、戏剧理论、材料工程、艺术、政府管理、基础医学等24个专业。


在2017年7月到2019年6月两年时间里,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完成了全剧排演,并在全国巡演了15场,分别是:
• 2018年3月24日,上海全季酒店《红楼梦与我们的“文艺复兴”》系列活动特邀特别场演出。著名昆剧艺术家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张洵澎、汪世瑜,著名学者吴新雷现场观看。
• 2018年4月10日,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系列演出,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两千人剧场)首演。
• 2018年4月21日,江西抚州汤显祖大剧院,参加纪念《牡丹亭》诞生420周年的特别演出。
• 2018年6月8、9、10日,北京市内巡演三场,分别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2018年7月13日,天津南开大学叶嘉莹老师94岁寿诞专场演出。
• 2018年7月21、22日,苏州昆剧院进行项目“回娘家”演出。
• 2018年7月24日,苏州昆山市保利剧院演出。
• 2018年9月8日,南京大学恩玲剧场演出,著名昆剧艺术家张继青、姚继焜观演。
• 2018年10月14日,参加第七届中国昆剧节演出。
• 2018年12月2日,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演出京港联合汇演。
• 2019年4月27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参加北京大学首届校园戏曲文化节展演专场。
• 2019年6月2日,赴台湾高雄演出,时任高雄市长韩国瑜观看。


校园传承版演出所到之处,均引起了轰动式效果。在许多场次,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甚至一票难求,需要长时间排队抢票。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几十家媒体予以高度评价,赴港台的演出更是引发当地媒体长篇累牍式报道,有关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各种报道集结成册竟有两寸厚。
白先勇先生更是高兴得直呼:“这群大学生了不得!”
如果说“经典昆曲欣赏课”每学期选课生400人,昆曲每场观演2000人,是在求广度上的普及昆曲,以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对昆曲的泛泛认识的话,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项目所求的就是深度传播。虽然最终参与的人数只几十人,但是,一者让昆曲在这几十人的心中扎根,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艺术;二者通过他们的演出带动广大大学生群体,让大学生从原来的“我们可以当观众看昆曲演出”,认识到“我们可以有我们的昆曲剧目”。这也是一种意识的觉醒,白先勇先生正是用他的方式引导这种觉醒。


吕佳(苏州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青春版《牡丹亭》不能到我们这里就结束了!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排演的底本正是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中的经典折目。项目启动即得到了苏州昆剧院的鼎力支持。时任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书记吕福海、以及青春版《牡丹亭》的“柳梦梅”俞玖林给予项目高度关注,演员吕佳更是白先勇老师钦点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教学负责人。
整个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教学阵容可谓豪华: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苏昆院拟定的教学方式为“一对一”教学,每名老师最多同时教两名学生,以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为主力教师,另配多名青年演员作为助教配合教学。

以小生教学为例,小生的主教老师是俞玖林本人,主教《牡丹亭》里小生的具体身段唱腔,而苏昆院年轻演员吴嘉俊、王鑫、唐晓成、丁聿铭四人则是助教老师,他们负责带学生练基本功,并在俞玖林老师课程结束后为学生们“看功”,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校园传承版的学生来说,“看功”并不是在防止偷懒,而是在防止初学昆曲的学生,练着练着唱腔、动作走了样子而不自知。由于这些青年演员与大学生们本年龄相近,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小师父”与“大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项目结束之后,这份友谊依旧存在,他们经常互相交流对昆曲演出的心得体会,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扎实的学习,不走急功近利的路子,苏昆院对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的学生们的教学并没有像很多业余辅导班一样,上来就开始直接排戏,而是从圆场、台步、水袖等基本功开始教起,每天早上,有年轻的助教老师带着学生们跑圆场、喊嗓子。服装师柏龄芳根据学生的尺码订做练功服和鞋给学生平时练习穿,甚至考虑到学生上台演出的身高要求去订做鞋底厚度。她说:“不要心疼鞋,坏了我再给大家订。大家平时就穿这个练,免得上台突然一穿会崴脚。”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而训练业余昆曲乐队对苏昆来说也是头一次。在苏昆,乐队的老师们让出了自己平时的练乐室给校园传承版乐队的学生用,不少乐师甚至悄悄给自己的学生吃小灶。在北大,由于找不到吸音的练乐室,排练环境往往相当恶劣,半天下来回音震得耳朵嗡嗡响,乐队老师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天为学生乐队排练、磨合,实在受不了了,就休息10分钟再继续。

苏昆院对这批大学生的用心,竟不像是培养一批业余爱好者,更像把他们与自己院团未来的年轻演员同等看待。并且这样一教就是八个月!遇到寒暑假、小长假,学生们从北京到苏昆集训,遇到周六日,苏昆的老师们轮流到北大去教学,周五晚上出发,周六整天,周日上午半天教学,下午再匆忙回苏州去。苏昆的演员平时演出本来就忙,难得可以休息,为了校园传承版的学生们,他们又放弃了大把大把的假期,犹记2017年的十一黄金周,苏昆院很多人非常难得的拥有了完整的“国庆连中秋”八天假期,又因为校园传承版学生的排练变成了八天加班。苏昆院的老师们一边笑着“抱怨”假期没有了,一边在排练之余带着学生们吃苏州美食。教学负责人吕佳,一边喊着:“协调教师搞得我头大,我要拿小本本给你们记下来!”一边又悄悄为学生们过中秋聚餐订了大闸蟹。苏昆教师们对这帮学生可谓掏心掏肺。
《牡丹还魂》的影片最后,针对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苏昆部分有一段长长的名单,每每看到这些名字,就回想起苏昆人那些真挚的脸,许多人在影片里并没有露面,但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在整个项目上,苏昆全院用了洪荒之力,全院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那句话:“青春版《牡丹亭》不能到我们这里就结束了!”苏昆这个优秀的艺术团体,在传播推广昆曲上,以极强的责任心践行着他们的使命。


汪世瑜(著名昆剧艺术家、导演):我可以一直教下去!
校园传承版的大学生们与苏昆院的老师们通力协作,历经寒暑训练六个月后,大学生们已经分组排成了《牡丹亭》的部分折目:《标目》《训女》《闺塾》《游园》《惊梦》《言怀》《寻梦》《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共13折,全部演下来需要三个小时有余,每折戏均有两组演员可以熟练演出。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也进入到了寒假校内第三次集训,也是剧目最关键的合成阶段。项目组全员欢欣鼓舞,在2018年1月迎来了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汪世瑜的到来,他也是这次校园传承版的总导演。
汪老师亲自将学生们已经排会的折目挨个审了一遍,选定AB组演员,并删掉了《训女》《闺塾》与《寻梦》三个完整折子,以及《惊梦》的【山坡羊】部分。这样的删减一时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毕竟排演昆曲并不简单,每个完整排演的折子都浸透了师生的心血。尤其《闺塾》一折,排演难度非常大,师生历尽艰辛排演完成,并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取得了非常好的试演效果。但是大家也理解汪老师保主线剧情,控制演出总时长的思路,全员调整心态,力图精益求精。
汪世瑜老师是了不起的艺术家,短短的寒假集训里,汪老师全心全意的为这群业余的大学生排演。他的演技精湛,往往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这一段戏表演的精髓。经汪老师的教学,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有了质的飞越,从之前的学演下来,到戏有了内涵、有了感觉、张弛有度,是一个值得观众欣赏的剧目了。


校园传承版项目的学生们领悟力也确实强,当4月初,这版《牡丹亭》首演之前,汪世瑜导演再次来给学生们进行最后的响排、彩排时,学生的进步也令他特别欣喜。短短几天排练,汪老师耐心细致的为学生们抠戏,正像他对待青春版《牡丹亭》演员那样。在香港演出的时候,汪世瑜看着学生“柳梦梅”饶骞,会心的笑了,他说:“像我年轻的时候!”这温馨的一幕也正被《牡丹还魂》片方收录。
汪世瑜导演喜爱这些学生,在首演之前甚至为校园传承版的演出临时加了青春版《牡丹亭》的原版舞美置景。这次加置景可谓临时又突然,作为演出保障的苏昆舞美队本来装好车马上要出发进京,为此临时加装整整一车的置景。青春版《牡丹亭》的置景较复杂,正常情况下装台至少需要一整天时间,这次只有一夜可用。舞美队全员不眠不休,整夜赶工,到演出前依旧来不及设置灯光程序。所幸青春版《牡丹亭》的灯光设计,国际顶级灯光师黄祖延先生在!他竟然在一个灯光程序未编的情况下,全程手动控光零失误!
首演场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当天,2000人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出色的发挥、精致的舞美,保证了整台演出的精彩。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感慨:“我竟觉不出这是一个业余团队!他们真的是非专业大学生吗?”“我欣赏了一台多么美的昆曲!”“我真的被感染到,实在太感人了!”……


孙奕晨(校园传承版《牡丹亭》乐队队长):我们已经用了学习以外的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里了!
《牡丹还魂》里收录了白老师得意的一句话:“首演成功之后,江西抚州市长,汤显祖的故乡,邀请他们去演哦!”的确是这样!首演的巨大成功使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声名远扬。白先勇老师开心的跟学生们喊:“我们带你们去天津、去南京!我们到香港去到台湾去演出,你们高不高兴!”白老师说到做到,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在白老师的鼓舞和推动下,就这么开启了巡演之路,在后续1年多的时间里,共演了15场,走过了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抚州、香港、高雄8个城市。
长时间、高密度的排演、巡演,对整个校园传承版团队是巨大的考验,毕竟大学生们平时课业压力非常大。苏昆演员们惊叹:“这群大学生好不一样!他们排练之余,拿起书本就开始念书,苏州这么好玩的地方,他们都不出去玩的!”
的确是这样,由于已经在排练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所到之处都伴随着浓厚的学习氛围。记得在赴香港演出时,因为通关手续问题,全员滞留机场等待,乐队琵琶演奏员掏出俄语课本开始全身投入的朗读背诵。在巡演的高铁上、酒店里,学生们都见缝插针地温习着各自的课业。在项目执行的两年里,团队成员不少保研考博成功,也有一些现已出国留学,还有不少学生拥有了理想工作。回首这个把大家逼得不得不把各种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学习的校园传承版《牡丹亭》项目,大多数学生并不觉得那段日子辛苦,而是非常珍惜这个美好的团队。因为这个大家“用了学习以外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进来”的项目让大家收获的远远不止是演出的技艺和经历。


除了团结协作,坚持着、努力着,快乐的完成了一台如此难的昆曲剧目的成就感外,大家更多留恋的是团队氛围,以及不知不觉改变的心态。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团队成员来自17所大学24个专业,其中自有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大学,有些学生习惯性的苛责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在昆剧排演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了有些事并不需要争第一,每个人可以有每个人的风格,在昆剧表演中将自己的风格演绎到最好就是好的,别人自有别人的风格,有别人的优秀,并无第一第二之分。当他们重新回到自己的课业里,突然变得豁达了。
项目中也有一些专业较“专一”的大学,如中国戏曲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这部分院校的学生平时难以接触到多学科的同学,在校园传承版的团队里,来自各方面的学生都有,认识更多的朋友,了解大家思维异同,对这些学生走向社会起到了良好作用。
多种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在一起探讨同一件事,因为术业的专攻,思想的碰撞,也使每一个人对昆曲,对《牡丹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很多人对自己的主攻学业甚至有了新的想法和探索方向,可谓意外之喜。
更多数的学生,平时面临着强大的课业压力,他们通过排演昆曲艺术,使身心得到了舒缓,排解了部分心理压力;通过团队成员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获得了更大信心;这些因素促使学业变得更高效率。


杨越溪(校园传承版《牡丹亭》演员之一):昆曲的种子都种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校园传承版《牡丹亭》团队里,每一个人都被白先勇老师的精神所打动。
演《游园》的杜丽娘杨越溪说:“我看到了真正热爱昆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是什么样子。跟着白老师感觉学到更多的是做人做事——是没有功利心的把这一个事情做到极致,这种纯粹是我最想学习的,也是最让我震撼、收获最大的。所以这次以后,昆曲的种子都种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以后不论大家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都有这个项目把我们凝聚起来,以各种形式延续对昆曲的继承。”
演《幽媾》的杜丽娘汪静之说:“给我影响特别大的事是白老师和青春版《牡丹亭》这件事本身。我真的每见一次白老师都会觉得被感动到和被鼓舞到,然后都会觉得自己也应该为他所说的‘中国的文化复兴’做一点事情。这个想法是从校园传承版项目快结束的时候才明确,并且一直到现在都还时不时地蹦出来。”
演春香汪晓宇说:“我相信白老师所说的‘昆曲复兴’,昆曲的背后是一整个中华文化。尽管文化会不断创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它就像大树一样,生长的力量来自底部庞大而盘织错节的根系。不管是唱念做打的学习、还是剧本人物的领会,这近三年里,我的理解与吸收都是在成长的,对昆曲和它背后文化的思考亦是如此,这应该也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项目兴许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的影响远没有尽头。”
…………
…………

《牡丹还魂》影片最后,白先勇说到了昆曲在今天也还是危险的,仍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保护。白先勇常把向青年学子传播昆曲比作“埋下种子”,而今,白先勇的“种子”已陆续生根发芽。昆曲这项中华文化会被他影响的这一代优秀年轻人带到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当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这些优秀学生成就大才之后,谁又能断言不会有第二个“白先勇”去不遗余力的发扬昆曲,发扬中华文化呢!
——昆曲这么好,我们会一直讲下去,一代又一代的讲下去,讲到所有人都信了。


最新更新
五一档喜剧电影《苍茫爱》贵阳路演被赞“心灵治愈之旅” 最炫民族风词曲作者惊喜现身大赞曾毅演技
五一档喜剧电影《苍茫爱》贵阳路演被赞“心灵治愈之旅” 最炫民族风词曲作者惊喜现身大赞曾毅演技

4月25日,由刘震云担任艺术总监,陈孝良执导,[详细]

推荐排行
焦点关注

“元气”满满初心如一,元气娱乐用年轻影像探寻现实世界

名侦探柯南连载30周年纪念展北京站盛大开幕 柯迷年末狂欢开启

全球首家新海诚作品CAFE落地上海 GuGuGuGu整合运营幕后操刀

《出不去的房间》发布终极预告 中式惊悚刺激加码沉浸式冲击感观

电影《多想和你再见一面》发布角色海报 此沙何超莲演绎浪漫异地恋爱情

喜剧电影《钱来钱去》定档12月20日 王大治苗圃柴碧云「陕」耀大银幕

《孤星计划》终极海报杀气四伏 王源张雪迎梁靖康全员入局危机迭起

《金刚不坏》荣耀入围金鸡节国产电影展,犯罪喜剧新篇值得期待

贾樟柯《风流一代》荣获圣保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影片奖

电影《鸳鸯楼·惊魂》惊悚上映 李梦苏小玎身陷头七惊魂恐怖浓度超标

新海诚作品CAFE全球首店正式开业 GuGuGuGu整合运营打造新海诚宇宙

蒋一导演短片《最重要的是》入围第十六届澳门短片影展 引发观众深刻思考

甄子丹动作大片《误判》曝剧情预告 全阵容亮相掀起高燃翻案对决

《猎人克莱文》超长片段曝光 漫威杀神血洗黑帮刀刀索命

《九重紫》定档12月6日 孟子义李昀锐“双强宿命”破局两世因果

贾樟柯携《风流一代》对话广州“00”后粉丝 “每代人都要像巧巧一样往前跑”

电影《如父如子》首映礼完美收官 主创来华与中国观众双向奔赴

《风流一代》佛山路演 00后观众称“声音唤醒记忆”

《不想和你有遗憾》今日上映 丞磊索微演绎纯爱与遗憾交织的青春恋歌

贺岁喜剧电影《好运来》今日上映 合家欢观影爆笑氛围拉满共迎好运新年